PP电子 PP电子平台PP电子 PP电子平台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信号质量的降低并防止产生移动的电子部件。电子部件具有:层叠体,其包括被层叠的多个绝缘层;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它们配置在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它们设置于层叠体,并被配置成在层叠方向隔着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以及接地端子,其与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连接。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分别在与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之间生成电容。
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它们设置于所述层叠体,并被配置成在层叠方向隔
所述第一接地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电极分别在它们与所述初级线圈或者所述次级
所述第一接地电极与所述初级线圈以及所述次级线圈中的一个对置,所述第二接地电
所述初级线圈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两个线圈,所述次级线圈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两个线
所述层叠体包括非磁性体和磁性体,该磁性体夹着所述非磁性体的所述层叠方向的上
所述第一接地电极配置在所述上下的磁性体中的一个磁性体内,所述第二接地电极配
对于所述第一接地电极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电极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与所述初级线圈
以及所述次级线圈重叠,不与所述初级线圈的内径部分以及所述次级线圈的内径部分重
所述第一接地电极的图案以及所述第二接地电极的图案分别是从所述层叠方向观察
具有与所述初级线圈以及所述次级线圈中的对置的线圈相同的线宽度以及线间距的螺旋
具有静电放电元件,该静电放电元件设置于所述层叠体,与所述初级线圈以及所述次
以往,作为电子部件,有日本特开2014-53765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
在日本特开2014-53765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中,在构成共模滤波器的第一、
第二线圈的上方设置第一、第二电容器电极。在第一、第二线圈的下方设置第三、第四电容
器电极。第一电容器电极和第三电容器电极与第一线圈的两端部连接。第二电容器电极和
在第一、第二电容器电极的上方设置第一接地电极。在第三、第四电容器电极的下
方设置第二接地电极。在第一、第二电容器电极与第一接地电极之间生成电容。在第三、第
第三电容器电极133,第一接地电极141与第一电容器电极131和第三电容器电极133对置。
第二线的两端部分别与第二电容器电极132和第四电容器电极134连接,第二接地电
极142与第二电容器电极132和第四电容器电极134对置。换句话说,作为等效电路,构成所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14-230278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中,具有在层叠方
向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线圈。第一线圈和第三线圈经由通孔导体连接而构成初级线圈。
第二线圈和第四线圈经由通孔导体连接而构成次级线圈。在第二线圈与第三线圈之间设置
然而,若想要实际制造上述以往的电子部件进行使用,则会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
在日本特开2014-53765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中,由于是π型LC滤波器结构,
所以为了得到LC的共振,需要获取较多的电容值。因此,信号透过特性Sdd21变差,信号质量
另一方面,在日本特开2014-230278号公报所记载的电子部件中,接地电极位于
第二线圈与第三线圈之间,因此成为不同电位的接地电极与通孔导于同一层。因此,产
生由接地电极与初级线圈、次级线圈(通孔导体)的电位差引起的移动(migration)。
容,因此作为等效电路,构成所谓的T型LC滤波器结构。因此,与以往的π型LC滤波器结构相
比较能够以较小的电容值得到共振,并能够减少信号透过特性Sdd21的劣化,抑制信号质量
此第一、第二接地电极不位于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内。因此,由于成为不同电位的第一、第二
接地电极与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不位于同一层,所以能够防止由第一、第二接地电极与初级
次级线圈中的一个对置,上述第二接地电极与上述初级线圈以及上述次级线圈中的另一个
电容,第二接地电极在与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中的另一个之间生成电容。由此,能够使初
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的衰减特性成为均衡性较好的特性,能够提高作为整体的噪声抑制效
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初级线圈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两个线圈,上
述次级线圈包括相互电连接的两个线圈,上述初级线圈的两个线圈与上述次级线圈的两个
排列,因此能够降低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内的杂散电容从而能够进行高频对应。并且,由于
能够利用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均等地均衡性良好地获取线圈-接地电极间的电容,所以能
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层叠体包括非磁性体、和夹着上述非磁性
体的上述层叠方向的上下的磁性体,上述初级线圈以及上述次级线圈配置在上述非磁性体
下被磁性体夹着,因此线圈的磁通集中在上下的磁性体。因此,在线圈单体环绕的磁通较
小,而将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共同地环绕的磁通较多。因此,能够增强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
中的一个磁性体内,上述第二接地电极配置在上述上下的磁性体的另一个磁性体内。
接地电极配置在上下的磁性体中的另一个磁性体内。由此,能够将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
接地电极配置在与配置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的非磁性体不同的磁性体,能够减缓由向非
上述层叠方向观察,与上述初级线圈以及上述次级线圈重叠,不与上述初级线圈的内径部
线圈的内径部分以及次级线圈的内径部分重叠。由此,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的磁通不被
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屏蔽,能够抑制由磁通的损耗的影响产生的特性劣化。
电极的图案分别是从上述层叠方向观察具有与上述初级线圈以及上述次级线圈中的对置
的线圈相同的线宽度以及线间距的螺旋形状,并且配置在与上述对置的线圈的图案重合的
与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中的对置的线圈的图案类似的图案。由此,能够最小地抑制第一、
第二接地电极的面积,高效地获取电容。另外,由于能够减小第一、第二接地电极的面积,所
以能够降低由第一、第二接地电极与层叠体的线膨胀系数之差引起的应力的产生。
另外,在电子部件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静电放电元件,该静电放电元件设置于上
着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并在与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之间生成电容,所以能够抑制信
1…层叠体,2…共模扼流圈,2a…初级线…非磁性体,11a…非磁性体片材(绝缘层),12…磁性体,12a…
磁性体片材(绝缘层),21~24…第一~第四线…第一~第五放电电极,41~44…
第一~第四线…第一、第二接地端子,61、61A、61B…第一接地电极,610…内
图。图3是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电子部件10具有:层叠体1,设
置在层叠体1内的共模扼流圈2,设置在层叠体1内的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62,以及与第
磁性体11的层叠方向的上下的磁性体12。换句话说,绝缘层包括非磁性体片材11a和磁性体
片材12a。非磁性体11例如由树脂材料、玻璃材料、玻璃陶瓷等构成。磁性体12由铁素体等磁
性材料构成。优选磁性体12包含金属磁性粉,由此,能够提高电子部件10的特性(电感值、直
体1的长边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并将沿着层叠体1的短边的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X轴、Y轴
和Z轴相互正交。将图中上侧作为Z轴方向的上方向,将图中下侧作为Z轴方向的下方向。
侧面117、以及第四侧面118。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在层叠方向(Z轴方向)位于相互相
反的一侧。第一~第四侧面115~118位于第一端面111与第二端面112之间。
117分别为短侧面,在X轴方向位于相互相反的一侧。第二侧面116和第四侧面118分别为长
在非磁性体片材11a上。第一~第四线例如由Ag、Ag-Pd、Cu、Ni等导电性材料构
第一线b与第三线b经由设置有第二线a的通孔导体电连接。第二线b与第四线b经
电连接。第一~第四线例如由Ag、Ag-Pd、Cu、Ni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第一~第
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62分别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向X轴方向延伸。第一、第
分别从第三侧面117露出。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62从层叠方向观察与初级线a以及次
第一、第二接地端子51、52例如由Ag、Ag-Pd、Cu、Ni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第一、第二
接地端子51、52例如通过将导电性材料涂覆在层叠体1的表面并烧接而形成。第一、第二接
第一接地端子51设置于第一侧面115。第一接地端子51的一端部从第一侧面115侧
翻折而设置于第一端面111。第一接地端子51的另一端部从第一侧面115侧翻折而设置与第
二端面112。第一接地端子51将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62的一端部与安装基板的接地布线
第二接地端子52设置于第三侧面117。第二接地端子52的形状与第一接地端子51
的形状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第二接地端子52将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62的另一端部与
安装基板的接地布线所示,在第一线与第三线之间连接有由第一线和第三线构成的初级线与初级线a对置地配置。
根据上述电子部件10,第一接地电极61以及第二接地电极62被配置成在层叠方向
之间生成电容,所以作为等效电路,构成所谓的T型LC滤波器结构。因此,与以往的π型LC滤
波器结构相比较能够以较小的电容值得到共振,能够减小信号透过特性Sdd21的劣化,抑制
外侧,因此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62不位于初级线b内。因此,由于成为不
片材11a的通孔导体)不位于同一层,所以能够防止由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62与初级线b的电位差引起的移动。
另外,由于组合了共模扼流圈2与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62,所以与单个共模扼流
圈相比,能够在宽频带使Scc21衰减高衰减化。换句话说,表示噪声除去效果的Scc21的衰减
根据上述电子部件10,第一接地电极61在与初级线a之间生成电容,第二接地
根据上述电子部件10,初级线与次级线在层叠方向交替排列,因此能够降低初级线b内的杂散电容从而能够进
单体环绕的磁通较小,在初级线a和次级线b共同环绕的磁通较多。因此,能够增强初
级线a与次级线b之间的耦合,因此能够得到高阻抗,能够减少信号透过特性Sdd21的
根据上述电子部件10,第一接地电极61配置在上面的磁性体12内,第二接地电极
62配置在下面的磁性体12内。由此,能够将第一接地电极61以及第二接地电极62配置在与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YZ剖视图。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
极的构成不同。以下仅对该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其中,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一实
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10A中,第一接地电极61A以及第
分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内径部分610。第一接地电极61A的内径部分610从层叠方向观察与第
根据上述电子部件10A,第一接地电极61A以及第二接地电极62A从层叠方向观察,
不与初级线a的内径部分以及次级线b的内径部分重叠。由此,初级线a以及次级
线b的磁通不被第一接地电极61A以及第二接地电极62A屏蔽,能够抑制由磁通的损耗的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部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YZ剖视图。图6B是表示本发明的
极61B、62B的构成不同。以下仅对该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其中,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二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10B中,第一接地电极61B以及第
内径、线宽度以及线间距的螺旋形状,并且配置在与第一线的图案重合的位置。同样
抑制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B、62B的面积,高效地获取电容。另外,由于能够缩小第一、第二
接地电极61B、62B的面积,所以能够减少由第一、第二接地电极61B、62B与层叠体1的线膨胀
实施方式中,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所以省
如图7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10C中,具有静电放电元件(ESD(Electro-
静电放电元件3包括第一~第五放电电极31~35。第一~第五放电电极31~35被
上下的磁性体片材12a夹着。第一~第四放电电极31~34沿Y轴方向延伸。第五放电电极35
的另一端部位于磁性体12的Y方向的中央。第二放电电极32的一端部从第二侧面116的第三
侧面117侧露出,第二放电电极32的另一端部位于磁性体12的Y方向的中央。
第三放电电极33的一端部从第四侧面118的第一侧面115侧露出,第三放电电极33
侧面117侧露出,第四放电电极34的另一端部位于磁性体12的Y方向的中央。
第五放电电极35的一端部位于第一放电电极31的另一端部与第三放电电极33的
另一端部之间的间隙。在第五放电电极35的一端部与第一放电电极31的另一端部之间设置
第五放电电极35的另一端部位于第二放电电极32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放电电极34
设置有放电用的间隙。在第五放电电极35的另一端部与第四放电电极34的另一端部之间设
氧化铝等无机材料涂覆Cu等金属粒子的表面的粒子。半导体粒子是SiC等半导体材料的粒
子。优选涂层粒子和半导体粒子分散地配置。通过使涂层粒子和半导体粒子分散,容易实现
第五放电电极35的一端部经由第一接地端子51与安装基板的接地布线电连接。第
五放电电极35的另一端部经由第二接地端子52与安装基板的接地布线所示,在初级线a与第一线之
三线之间连接有由第三放电电极33以及第五放电电极35构成的第三放电部E3。
极35构成的第二放电部E2。在次级线b与第四线之间连接有由第四放电电极34
根据上述电子部件10C,由于具有静电放电元件3,所以能够进行针对初级线a
以及次级线b的静电的应对。换句话说,通过使静电放电元件3产生ESD放电,能够使ES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构成初级线圈的第一、第三线圈和构成次级线圈的第二、
四线圈的顺序排列,也可以以第一、第二、第四、第三线圈的顺序排列,也可以以第二、第一、
置,但根据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的排列,也可以第一、第二接地电极与初级线圈对置,第一、
第二接地电极与次级线圈对置,或者,第一接地电极与次级线圈对置,第二接地电极与初级
线圈对置。换句话说,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分别在与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接地电极配置在磁性体内,但也可以配置在非磁性
《电子部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部件.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信号质量的降低并防止产生移动的电子部件。电子部件具有:层叠体,其包括被层叠的多个绝缘层;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它们配置在层叠体内的层叠方向;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它们设置于层叠体,并被配置成在层叠方向隔着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以及接地端子,其与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连接。第一接地电极以及第二接地电极分别在与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之间生成电容。 。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电话:0898-08980898 手机:13988888888
Copyright © 2012-2023 PP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9313号